【备战提示】备战营改增 地方税务部门正在做哪些准备?

  5月1日,“营改增”试点即将在全国推开,距离现在只剩不到一周时间。


  在4月23日的第三届长三角财税论坛上,国家税务总局税科所所长李万甫笑称,为什么论坛中各地国税的局长来得少,因为都在忙营改增的事情。


  在李万甫看来,营改增确实对整个财税体制和财税领域的改革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对税收征管体系也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也采访了上海市国家、地方税务局副局长胡兰芳和江苏省地税局局长江建平,了解地方备战营改增试点的情况。


  胡兰芳和江建平都表示,目前,国家层面对与营改增试点极为重视,国税总局的视频会议召开次频次也非常高,对地方的落实任务和进度作出要求。同时,近期税务系统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5+2”和“白加黑”的状态,因为改革时间较紧,前期的准备工作也非常繁多。上海:推进难度依然很大根据初步测算,上海全面推开“营改增”将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4大行业约37万户纳税人,超过了前期试点户数总和。


  对上海而言,实际上上海早在2012年开始就已经启动营改增试点,当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确定从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改增试点。


  不过,胡兰芳坦言,对上海而言,营改增的压力和推进难度依然较大,因为上海营改增改革进行较早,一些相对容易推进改革的行业已经进行了改革,剩下的都是一些改革难度相对较大的行业,但是相信改革还是能够平稳推进。


  胡兰芳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在国家层面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上海“营改增”的推进细则,细则里面既包括了政策,同时也有对系统的调整等各项内容,因为纳税系统较为复杂,调整起来也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多,包括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


  胡兰芳说,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加大政策的解读力度和对企业的宣传工作,这是前期很重要的一大内容,上海市税务局第一时间完成了相关文件的逐条解读,形成了试点政策解读、四大行业单篇解读近十万字的解读稿,并印制了60万册分发给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在宣传方面形成了营改增宣传地铁专列、12366营改增接听专线、办税服务厅营改增专窗、税务网站、微博、微信营改增专栏、政策宣讲座谈专场等,不断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确保上海营改增顺利推进。


  就在4月20日,胡兰芳还参加了上海国家、地方税务局举办的“倾听诉求、答疑解惑——上海市税务局开展营改增专题访谈”,对企业和个人提出的包括房地产交易、企业劳务派遣公司等非常具体的问题进行回应。


  胡兰芳说,这次专题访谈收到了企业很个人100多份的问题和意见。


  针对一些企业不愿意参与培训,且担心实际税负仍可能提高的问题,胡兰芳说,还是要从理念和原理以及实际作用上,加强对企业的培训,这次改革总体上叫还是从“只增不减”的原则去设计的,此外,营改增的改革也会对企业自身形成倒逼作用,要求企业对自身经营模式、理念以及企业管理等作出改变。企业自身也能够去做一些改革。


  胡兰芳说,改革迟早要进行,国家层面此次迈出了第一步。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仍称之为改革“试点”,后续还需要政策来不断进行完善。江苏:房地产增值税是重中之重,要求局长到一线4月23日的周六早上,江苏省地税局把各个地方的地税局长召集在一起开会,对营改增的落实环节作出部署,同时也讨论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江苏省地税局局长江建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江苏并不像上海一样国家、地方税务局合一,江苏营改增的落实,国税和地税讲个部门还是要做好合作,互相之间的委托代征也要做好。


  同时,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江苏也在制定自己的实施细则,并对现有的一些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平移和衔接。


  江建平说,目前正在关注企业的诉求,由于增值税跟抵扣存在关系,部分企业抵扣早一点或者老一点的话,实际税负可能会出现增加的情况,但是总体上来讲已经保证26个行业是“只减不增”。


  江苏还要去,营改增改革中责任要到位,要求相关的领导要到改革一线去,江建平说,在不在一线还是不一样的。


  江建平说,房地产增值税是这次重点中的重点,也要求各个相关的领导到交易所去。现在交易系统4月22日才布置下去,一线的人员要对交易系统反复操练,所以也要求领导和负责人到现场去看一看。


  “同时,我们认为,现在地税干部的思想稳定也很重要,现在后面的任务还有待明确,一些干部可能会出现一些想法,未来的任务还是很重。”江建平说。